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校史馆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专题列表 > 校史馆 > 校史钩沉 > 史料选辑

省前中早期的历史资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webmaster  发布时间:2009-11-20  浏览次数:
省前中早期的历史资料
解放前夕教育事业
    1939年春,杨锡类、杨木者等地方人士避难回乡,见本地区无中学,子弟就读困难,未免埋没英才,遂于是年夏发起用景德寺庙宇(即原新园小学校舍)13间,筹办“私立新园农业初级中学,将半数庙田(约50余亩)作为学校试验田,其收入充作办学经费,苗圃为校农场。设初中1班,学生40余人,教员5名,杨木者任名誉校长。由于校内种田过多,学生在校参加体力劳动时间过长,而作物生长又不如群众,群众反映较大,中途退学者甚多。一年后,该班升初二时,学生只有24名;1940年秋季招生时仅招到16名学生。鉴于此因,校董会研究决定,改变办学方向,易名为“私立新园初级中学”,继续进行招生,学生增加到60余人。
    当时私塾基本取缔,公学普遍兴办,除街上第四小学外,农村已先后办起了13所小学。1940年春,为了加速解决地方师资问题,于新园初级中学附设简师1班,学生40余人。
    1941年春,地下党已在学校开始活动,陈小白(陈枕白之子)来校进师范班学习;同年夏,陈枕白受组织分配,来校工作。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主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递送情报,动员和介绍毕业生到根据地工作,为革命队伍输送新生力量。
    1945年,杨木者离校,由卞纪良接任校长职务,“私立新园初级中学”得到县教育局备案,增设了高中班,改名为“私立新园中学”。该校至解放时,已有初中3班、高中3班,学生300余人,教师15名。小学教育方面,全乡有完小5所,初小11所,计45班,1,772名学生,66名教师。
 
 
中学教育
(一)   前黄中学(即原私立新园中学)
    解放后,前黄中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1950年,学校成立了团支部,在师生中发展团员;同年成立了基层工会、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
    1952年暑假,全校教师在无锡市参加中教思想改造运动。
    1953年元旦,“私立新园中学”由武进县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武进县前黄中学”,由国家拨款,建造40间平房作为教室。
    1953年8月,增设2个高一班,招生范围不受限制,新生中有来自南京、宜兴、溧阳、无锡、江阴、丹阳等地的学生。
    1954年暑假开始,初高中新生各招4班,招生范围以本县为主,同年,国家拨款建造四幢学生宿舍,共35间,并建造大礼堂10间,总面积达800平方米。
    1955年暑假,全校教师集中在常州市第一中学学习中央有关肃反运动文件,提高 思想认识,时间46天。为此,新学期推迟开学。1956年,全校师生掀起学习“八大”文件的热潮。暑假,苏州专区的中学校长集中在苏州整风学习。同年12月初,学校开始整风,白天上课,晚上学习,开展大鸣大放,贴大字报。
    1958年1月(寒假),开始反右斗争,全校教师集中在常州师范学习,时间1个多月,为此新学期又推迟开学。同年秋,全校师生下乡劳动,大放“卫星”。劳动结束后,师生回校参加体育活动,大搞“劳卫制”锻炼。10月建立团总支,高中各班建立团支部。
    1959年秋,高考总成绩名列全省第三。学校提出:“再接再厉,继续攀登”,“超苏常,冠全省,力争全省第一名”的口号。在1960年——1965年的6年中,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稳定在80%以上。
    1960年秋,建立团委。在学习《中学五十条》的基础上,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制订了《教学工作四十条》,把《中学五十条》在教育工作中具体化。在教学工作中,学校提出的总要求是:“精雕细刻”。教师要做到“五认真”(即认真备课:备课要吃透教材,做到超周备课,集体备课,编写教学参考资料;认真上课:精讲多练,讲解时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批改作业:精批细改,纠正学生的作业错误,当面批改,使学生改正作业上的错误落到实处,督促学生及时改正;认真辅导:教师深入教室,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于学生鼓励或帮助;认真考试考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命题,严格评分,分析质量,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学生必须做到“五用心”(用心预习: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纲要求进行预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习的能力;用心听课:要求学生不懂就问,真正做到当堂学,当堂会,当堂清;用心复习:要求学生先复习教材,再做作业,系统复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一遍透;用心做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做作业,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用心考试: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对待每一堂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向祖国汇报)。
    同年,在大操场建造平房两幢(24间)作为教室。
    1961年,前黄中学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单位,学校党支部书记陈中行代表集体赴北京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同年,前黄中学又被列入江苏省农村重点中学行列。
    1963年全校师生展开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
    1964年,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学校进一步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中的近视率有所下降。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委派出工作组进驻前黄中学,领导“文化大革命”;停止毕业和招生。7月底,党、团组织瘫痪,各班级成立“造反派”组织,“红卫兵”组织领导学校一切,学校领导甚至班主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靠边。8月,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工作组撤离,成立“筹管会”,师生开始“大串连”。
    1967年3、4月,师生回校“复课闹革命”,成立“大联委”,但秩序仍不正常。
    1968年,“老三届”(六六届、六七届、六八届)初高中学生毕业。年底所谓“清理阶级队伍”开始,全县中教集中在前黄中学办“学习班”,一些教师因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复杂而受到批斗,有20多位教师集中到寺桥大队东降生产队劳动。
    1969年,废除校长负责制,建立“贫管会”;废除入学考试制度,采用“三结合”推荐方法升入高一级学校。
    1970年,在山东省候、王的倡议下,教师回原籍任教,学校“办到贫下中农家门口”,在胜西、红旗、前进、丁舍等小学办起了“戴帽子”初中班,由此班级下伸,教师下放,校产瓜分。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1年,林彪及江青反革命集团在教育战线抛出混淆视听的《座谈纪要》,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教育成果,流毒甚广。同年暑假,礼嘉、政平、前黄三个公社的中小学教师,集中在前黄中学办所谓深挖“五一六”分子的学习班。
    1972年,协助乡(公社)开办“五七”政治学校,轮训干部,提高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和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暑假,根据县部署,在校附设2个师范班,学生120人,主要对象为在农村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由公社推荐,经县政工组批准来师范报到,经费由县直接拨款,毕业后主要充实中、小学师资。
    1973年,成立新党支部,衣绍文任党支部书记,薛亚土任副书记。
    1974年,附设县少年业余体校,选拔全县体育尖子,设5个班,半天学文化,半天体育训练,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体育人才,(1982年暑期迁址湖塘桥,改名为武英中学)。
    1976年10月,学校恢复团委。
    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办起了高考复习班,结束了半工半读,开始全日制上课。
    1977年11月,党支部书记薛亚土代表前黄中学先后出席县、地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议。
    1978年6月,中共武进县委重新确认前黄中学为县属重点中学。
    1978年暑假,为了充实学校师资,从全县抽调22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任课。同年10月,任命沈涤民、蒋兆生为副校长,张焕之为副校长兼教导主任。12月成立基层工会,由蒋兆生任工会主席。
    1978年9月,“攀登楼”破土动工,总面积达2100多平方米,次年10月竣工使用。
    1979年9月,大张旗鼓地贯彻《中学生守则》,开展尊师爱生活动。12月底,学校举行建校四十周年校庆,县委、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县体委、县教育局、县文化局等单位负责人前来参加大会,表示祝贺,并与前黄中学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的老教师合影留念。
    1980年3月,教育部普通教育处派员3人,由地区、县教育干部陪同来校座谈,征求对《中学生守则》的意见和了解贯彻情况。9月,省教育厅沙尧来校视察检查工作,对进一步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办好重点中学提出了意见。同年夏,前黄中学被列为省首批重点中学,省、地两级先后拨款12万元,购置教学设备,达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2人一组的分组实验要求。
    前黄中学发展情况见附表四。
    前黄中、小学党、团、工、少干部任职情况见附表五。
(二)   农业中学
    1958年.教育界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加速普及初中的思想指导下,出现了大办农业中学(简称农中)的新形势。同年春,我乡(公社)先后办起白土山、老庙,胜西、十车垛、丁舍、朱家桥、小漕7所农中,校舍大部分利用祠堂庙宇,课桌椅全部由学生自带。
    1957年秋,为了加强农中领导,提高教育质量,将上述农中合并为白土山、十车垛、朱家桥3所,校址分别设在白土山、杨家塘、朱家桥,课程设置参照普通中学课本,加强珠算教学,增设农业知识课。主管部门仅发给校舍维修费,其余均要求自行解决。学生最多时有360余名,分12班,教师18名。
    1961年3月,前黄乡(公社)分为政平、前黄两公社,前黄乡(公社)农业中学仅存白土山农中一所,后因经济困难,于1962年5月由县宣布停办。
    1964年9月至1965年8月,又创办薛家头农业中学,恢复前黄农业中学(即老庙农中)。1969年秋,薛家头农业中学改名为五星中学,前黄农业中学并入前黄中学。后五星中学于1982年8月并入前黄中学。
附:武进县农干校
    人民公社化后,为了加速各乡(公社)农业科技队伍的建立,1960年秋,中共武进县委决定于我乡(公社)胜西大队西后街生产队卞大宗祠创办武进县农干校,委任陈爱生为校长,王良任书记,由胜西大队西后街生产队划出水旱地六十余亩,作为学校实验田,由全县各乡(公社)推选1—2名对农业科研较感兴趣的人参加学习,一年后结业,仍归各乡(公社)安排任用。全校学生150余人,分3班教学,教职员工30余人,时达3年之久,至1963年秋停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