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校史馆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专题列表 > 校史馆 > 校史钩沉 > 我的回忆

陈中行校长的办学理念及实践的启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webmaster  发布时间:2010-02-25  浏览次数:
陈中行校长办学理念及实践的启示
李晓波
(江苏大学教授,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陈中行先生担任前黄中学书记、校长历时l1年零8个月。文章从6个方面总结了陈校长创办名校的经验,认为陈校长在前黄中学时期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至今对办好各级各类学校都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陈中行;前黄中学;名校;办学理念;办学实践
 
陈中行
 
    陈中行先生是原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他1947年高中毕业后参加革命,先后在小学、中学、大专当过校领导,目前仍在镇江市老年大学担任副校长。1954年2月到1965年10月,他在武进县前黄中学担任书记兼校长的1 1年零8个月的时间,是他一生中最为用心、最为劳苦、最为丰收、最为得意的一段岁月。他带领前黄中学师生员工,“立清贫之地,展鸿鹄之志”,艰苦奋斗、勇攀高峰,仅仅用4年时间,就将一所条件简陋、默默无闻的乡村中学,建成为全省重点中学;又用3年时间,建成为全省名校,全国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3月27 日,“陈中行先生教育思想暨执教50周年、80华诞庆祝活动”在江苏省前黄中学隆重举行。笔者1978年3月进入镇江师专学习,曾于1980年9—10月间在前黄中学经历过为期6周的教育实习,耳闻陈校长传奇甚久,毕业后留校工作,目睹陈校长风范至今,参加研讨会和庆祝活动时倍感亲切,也深有感触。最为强烈的一点是:他是有远见、有魄力、有创新精神的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是创建名牌学校的关键。陈校长在前黄中学时期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至今对办好各级各类学校都具有启示作用。
    一、明确目标是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办好一所学校,首先必须对办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办学目标是办学理念的集中反映,是办好学校的行动指南。有了明确的、能够激动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办学目标,就能够使教职工和学生的心中形成亮丽的愿景,从而激发出奋斗的激情和持续的干劲,凝心聚力、追求卓越,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前黄中学的前身叫“新园中学”,1953年前是一所私立的乡村中学,1953年1月由武进县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武进县前黄中学”。当时的前黄中学,地处偏僻的乡村,校舍是简陋的平房,图书馆藏书有限,理化实验室勉强凑合。1954年2月,陈中行先生从武进县机关调到前黄中学担任副校长,不久担任校长、 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明确向全校师生提出了“赶超全省先进水平”的办学目标,积极培育“立清贫之地,展鸿鹄之志,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像春蚕吐丝、蜡炬成灰那样的无私奉献”精神;“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勤奋读书,刻苦钻研”精神。全校形成了“关心政治,热爱劳动,勤奋读书,艰苦奋斗”的校风,“严谨踏实、热情负责”的教风和“勤学好问、善思乐创”的学风,教学质量逐年攀升。1957年,前黄中学高考平均成绩列全省第25名,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48所重点中学之一;1958年,高考化学平均成绩超过了90分,列全省第一;1959年,高考平均成绩列全省第二;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陈校长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群英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时,全省教育界掀起了“学习前黄中学”的热潮,全省许多中学的校门口都写了“学前黄中学,赶前黄中学,超前黄中学”大幅标语。
    前黄中学之所以能够取得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首要的一条是有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办学目标。如今的前黄中学,已成为全国的知名学校,1999年,高水平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现学校占地面积360多亩,学校的主体也由前黄镇搬迁到武进区政府所在地湖塘镇。建筑格局和环境美化浑然一体,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现代气息和典雅宁静的求学氛围。
    二、善于创新是培育名师的关键
    所在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名师是学校的灵魂。前黄中学的成功,得益于陈校长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得益于他在培育师资队伍中的工作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创新同样也是做好一个单位的工作、办好一项事业的法宝。
    20世纪50年代初的前黄中学,初高中各l2个班,学生1 200人;教职员工110人,其中教学人员50人,从全县小学、初中选调而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20人。为了建立一支“人心齐,队伍精,干劲足,作风好”的教师队伍,陈校长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办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师徒结对,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每年新教师来校报到,陈校长都要找他们个别谈话,鼓励他们立足农村教育岗位,在平凡的教书生涯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时,给每位新教师指定一位中老年教师做他们的师傅,结成传帮带的师徒对子。师傅不仅要在业务上指导徒弟,也要在师德上做表率。徒弟要经常听师傅的课,主动向师傅请教。学校定期检查师徒结对情况,评选“师徒结对”先进 。
    (二)压担子。要求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踏上名师路。
    首先是上好公开课。新教师工作1—2个月后,就让他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在教研组范围内上公开课,然后在年级范围内上。如果课上得有一定的特色,就让他对外上公开课。随着公开课范围的逐步扩大,新教师的水平也逐步提高,逐步成熟。其次是当好班主任。新教师教学上逐步成熟后,就让他担任班主任,引导他逐渐掌握思想教育的艺术。第三是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求在校工作3—5年后的中青年教师不断钻研教育理论,广泛涉猎专业书籍,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向名师的目标迈进。
    (三)鼓励进修,让教师吐故纳新、时常充电。
    学校创造一切机会推动教师进修,或参加省市组织的轮训,短期脱产学习;或赴外地听名教师的学术报告;或去周围兄弟学校对口听课交流。师资培养方法的创新使前黄中学的教师三四年后就胜任了高中各科的教学。到50年代末,前黄中学拥有了一批常武地区乃至全省颇有知名度的教师。一位江苏省模范教师只有初中肄业学历,两位改革开放后不久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的老师学历都只有高中毕业。前黄中学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总感到大学老师的教学艺术不如他们的中学老师。陈校长在回忆时也津津乐道:“有的教师,上课铃一响,他边讲、边问、边写,从黑板左上角写到右下角,正好铃响下课,中间不擦一次黑板,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听这样的教师上课真是高级享受。”
    三、确立常规是提高质量的必要措施
    教育专家认为:“没有常规的学校决不是好学校,不重视管理常规的学校就是不重视教育规律的学校。学校没有常规,说明学校领导人还没有掌握教学教育规律与教学教育管理的规律。”陈校长善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将规律总结为学校管理的常规。
    (1)在教学管理方面有:“一年级是基础年,二年级是关键年,三年级是决战年。”“基础年”是指抓住刚进校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人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各学科抓紧时间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一年让学生无论在德育方面还是智育方面都打下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关键年”是让学生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 步发展、拓展。德育上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智育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尽可能把知识学活。“决战年”是针对高考而言。这一年主要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高中阶段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复习巩固,以做到考时得心应手,考出好成绩。实践证明,这条规律科学地反映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十分有用 。
    (2)对教师的培养规律是:“知人善任、压担子、促进修。”在此基础上建立工作常规:早晨所有教师都要上操场和学生一起跑步,晚上一律在办公室办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如背课文,教师先在课堂上背给学生听,检查学生的背诵;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教师也要当场写一篇文章;教师要互相听课,一般一周每位教师要听l~3节课;青年教师不仅要写备课笔记,还要写课后反思,自我评价每堂课的教学情况。
    (3)对课堂教学的规律是:“加强双基,精讲多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