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校史馆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专题列表 > 校史馆 > 社会聚焦 > 媒体报道

龙城教育事业中的一颗新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webmaster  发布时间:2009-08-28  浏览次数:
龙城教育事业中的一颗新星
——记评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前黄高级中学邹兴华校长的事迹
钱士鹤
    据3月31日《常州日报》报导,前黄高级中学校长、省常中校友邹兴华,经个人审报、各级推荐、评审,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了他的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这是一个他应得到的职称。因为邹兴华在任职二十多年的前黄高级中学的校长生涯中,不辞辛劳,创造了辉煌的一流业绩,已经成为龙城教育事业中升起的一颗耀眼新星。
在磨难中两次得到著名教育家史绍熙提携
    邹兴华1947年诞生于武进县漕桥镇南康田村,家中兄妹五人,他是老大。1959年至1962年读初中时,正是国家处于困难时期,他吃食堂得了浮肿病,头都抬不起来。初二时他看到有的同学为谋生路停学务农或“逃包头”,也想步后尘。因为他是学校里的数学竞赛尖子,经老师多次动员,才上完了初中。他功课拔尖,但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却因家庭出身富农未敢填报重点中学。著名教育家、省常中校长史绍熙却早就看上了他这个曾经获得武进县数学竞赛第一名的数学尖子,经多方努力,以“有成份论,不惟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的理由,破格录取了他。邹兴华激动兴奋异常,在省常中他更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学生,是班里学毛选积极分子,还入了团。1965年毕业,邹兴华受省常中老师影响,想报考清华大学,但班主任老师说:你家庭成份不好,不如上南京工学院,于是他食不甘味,夜不能眠,身体渐衰,以神经衰弱为由休学,准备来年再考,无奈1966年文革开始,失去了升学机会。1967年,邹兴华约了几个同学自发步行串联,二三个月时间,行程二万里路,他领略了社会风情,开阔了人生境界,经受了一次难得的锻炼。
    1968年,邹兴华下放到农村,成为家里主要劳动力,从此在生活中又屡遭挫折。当时农村学校缺一个教师,因成份问题,大队没有同意他去当代课课老师。光阴荏苒,“四人帮”粉碎,因邹兴华有上海亲戚,当上了大队工厂的副厂长。1977年恢复高考,公社以年龄相差几天不同意他报考;1978年,大队又以“有了孩子,有家庭负担,在家乡办厂也很好”为由,再次不让他去参加高考。史绍熙校长知道邹兴华的情况后,又出力多方帮忙,几经周折,邹兴华才踏进了考场。终于,邹兴华劳动了11年,在32岁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他进入了江苏师范学院的物理系学习。
    渴求知识的邹兴华,一旦有了读书的机会,特别地珍惜,尽管有着沉重的家庭负担,他像坚强无比的铁人一样地承担着。在学校里邹兴华每月有16元补贴,邹兴华总是千方百计地节约下6元钱寄给家里补贴家用。每到暑假,他和妻子一起摇船装石子,每天要挑5吨石子上岸;而到了寒假,他便回家种麦,罱河泥浇麦。除了操劳农活、争干杂活外,邹兴华还利用寒暑假到学校代课,以增加些收入,维持家庭生活。他发奋读书,苦学的四年,得到了学士学位。
在教育岗位上崭露头角
    1982年9月,邹兴华在江苏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漕桥中学当物理老师,这时他已经36岁,仍像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一样,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他既当班主任,又担任三个班的物理(毕业班二班,高复班一班),他对工作充满热情,特别勤奋,刻苦钻研。邹兴华每天夜自习结束才回家,早上三四点又起身赶回学校。一次在黑暗中骑自行车回校不慎从桥上摔入河中,他立即爬上岸回校,换了衣服赶紧去教室上课,中午老师们才一起去帮他到河里捞起了自行车。他的刻苦努力,取得骄人业绩:第一届学生就考得了物理高考状元,全班学生成绩出色。邹兴华在全区全县教育界名声大震,二年后邹兴华就被提拔为教导副主任。邹兴华在漕桥中学工作仅仅短短三年时间,在1985年他以自已对教学工作极端负责和教学质量的出类拔萃而被提拔为著名的前黄中学副校长。在前黄中学这个新的大舞台上,邹兴华更是大显身手。在二三年时间里,就以高考和竞赛中的出色成绩,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极其负责的精神,迅速地为前黄中学众多出色教师所折服,树立了很高的威信。1988年和1991年高考,他所任班级物理成绩名列常州市、武进县第一。1993年他所任班级参加省级会考优秀率和合格率,名列武进县第一。1993年他辅导的高二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江苏赛区四个三等奖。邹兴华除了坚持上课,还分管基建、财务、后勤,在管理工作中,也显示了他有着非常人能有的才能。校办厂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先进集体;学校固定资产、学校财会室多年均被评为市、县先进单位。
教学科研成就硕果累累
    1991年邹兴华参加了全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由北师大物理系阎金铎教授、北大副校长沈克琦、首都师范大学李春早领衔。邹兴华负责承担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课题被列为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课程改革的一个子课题,成果在1992年省物理学会年会上获省一等奖。他提出的采用“分阶段要求,分层次教学,双循环上升”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既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国家教委基教司1993年6月天津会议上交流得到全国专家和同行的好评。该文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物理版收录(1993年第六期),并在1993年厦门大学召开的华东六省市物理年会上交流并得到表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物理——前黄中学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研究的实践与思考》获1994年省年会一等奖,并在《物理教师》上发表。邹兴华是省级课题《优化高中课程结构的研究》(被常州市评为教科研究成果一等奖)课题组长,是常州市《普通高中分层次教学的研究》课题组组长。多年来,邹兴华主持完成了国家级课题二个、省级课题三个,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科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两部。课题研究使他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认识到教育要研究培养人的方向,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
    1997年3月,邹兴华担任前黄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他仍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他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质量高,所带班级高考、会考物理平均成绩名列全市第一。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物理竞赛有十多名得奖,其中一人获一等奖,六人获二等奖。近几年,省前黄中学被评为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1999年,省前黄中学在全省率先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2004年又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由于这诸多骄人业绩和累累硕果,邹兴华在1995年9月荣获常州市教师华英奖一等奖;他撰写的两篇专题论文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并获省一二等奖;1996年4月获常州市第二批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996年9月被评为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1997年9月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银奖;1999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2000年4月,被评为“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此外,邹兴华还担任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工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省教育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常州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物理学会会员等多种社会职务。
名校长之本色  构建高层次师资群体
    作为名校长的邹兴华,始终把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业素质强的教师群体作为他工作的根本。
    2002年,前黄中学在武进城区湖塘镇建设了新校区后,在短短的三年内,班级规模由12个班扩到16个班,再由16个班扩到26个班。邹兴华真切地感觉到学校需要更多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加大了“名师工程”实施的力度,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为此邹兴华积极实施人本化学校管理,他加强和教师在心灵上的沟通,真心理解教师,诚心关心教师,全心爱护教师。他创设多种平台让每一位教师得到成功的机会。他尊重教师的个性,深知只有富有才情和个性的教师才会带出个性鲜明、创意独特的学生。
    邹兴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 “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省前中精神和优良的“三风”。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无论是学校总体的定位,还是教师个人努力的目标,都体现了不甘平庸、争做名师的决心。
    为了帮助教师克服“高原现象”,邹兴华作为校长,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一是自加压力,个人规划。二是专业引领、名师导航。三是鼓励创新,享受快乐。四是集体备课,共同发展。五是不断总结,提升经验。六是完善制度,加强考核。
    他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大学毕业生一到前黄中学,学校就给他们描画了发展蓝图:5年工作(教学、班主任)双过关,10年成为市级教学骨干,15年成为市学科带头人,20年成为在省内外较有影响的教育名师。在这样的目标激励下,许多青年教师不甘落后,不甘平庸,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孜孜以求,技艺日精。
    目前,前黄中学有2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首届教授级高级教师;有特级教师4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1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28人、常州市骨干教师30人、武进区学科带头人8人、武进区骨干教师7人。为开创省前中教育的新局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态度决定一切   刻苦成就事业
    有人在寻找邹兴华成长、成功的扎根理论,解释建构他的成功之魂时,邹校长简单地解释为“态度决定一切”。当你走进省前中新校区,一下跃入你眼帘的便是一块厚重、质朴的大石头,上面镌刻着一个大而显得凝重的“诚”字。师生们都称它是“诚石”,是前黄中学精神的凝聚。邹兴华说:“‘诚’乃修身养心之本,安身立命之基,事业成功之诀。我们把‘诚’作为校训,是希望全校师生对祖国要至诚,对事业要忠诚,待人要真诚,做人要坦诚。”“自古才俊多磨难。”邹兴华青少年时期遭受到的种种磨难和走上教师岗位后的刻苦努力,是他从教为名师、办学为名校长的成功之道。
Baidu
map